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,但有些记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血脉之中。每当翻阅抗战历史相关书籍,或是聆听那激昂的抗战歌曲,内心深处对抗战岁月的敬意便如潮水般翻涌,而这份敬意,也如一条无形的纽带,将我引向那些真实而鲜活的抗战记忆。八十年前,中华大地硝烟弥漫,山河破碎,但亿万同胞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,用不屈的脊梁撑起民族的尊严。
抗战的烽火,曾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。从东北的白山黑水,到西南的崇山峻岭;从华北的广袤平原,到华南的沿海边疆,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中华儿女的英勇抗争。这份记忆,如长白山上的松柏,永远扎根在华夏儿女的心间。
我的家乡吉林,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,率先遭受了日军的铁蹄践踏。九一八事变后,东北大地沦陷,吉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。然而,他们没有屈服,无数的抗日义勇军、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。杨靖宇将军,这位东北抗联的杰出领袖,在冰天雪地、弹尽粮绝的情况下,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,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。当敌人剖开他的遗体时,发现他的胃里竟全是枯草、树皮和棉絮,没有一粒粮食。这种坚韧不拔、视死如归的精神,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,永远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而在祖国的西南,成都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,同样留下了抗战的深刻印记。作为大后方的重要城市,成都承担着支援前线、保存文化火种的重任。无数的工厂内迁至此,工人们日夜劳作,为前线生产武器装备;学校西迁,师生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,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。川军出川抗日,那一句“川军出川,誓不还乡”的豪言壮语,至今仍回荡在历史的天空。他们穿着简陋的草鞋,背着简陋的武器,毅然决然地奔赴抗日前线,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。